广西胶合板行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2011-06-25)

  广西胶合板是消化速丰桉、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发展的一项产业。近几年来,随着大面积速丰桉进入主伐期,按木材大量增加,为胶合板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区胶合板生产企业700多家,产量达600多万m³,为珠三角、长三角和大西南地区的家具、木门、木地板制造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原料。经过几年的发展,经营管理较好,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产品在升级,规模在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上升,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加上胶合板自身的特点,在快速发展同时,还存在着人才技术力量不足,管理、装备差,厂房简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与发达省市比,整个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广西胶合板行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本人就此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人才。

  人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广西胶合板工业是在千家万户旋切单板和混凝土用胶合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操作者基本上是“洗脚上田”的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胶合板生产技术、操作、设备选型、胶粘剂配制与施用,产品的国家标准,企业管理都是一片空白。因此,只能简单重复生产。加上产品市场销路较好,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虽差也能销得出去。要改变这一情况,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多参加专业部门的技术培训,派员到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跟班学习,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技术水平是一条必由之路。

  其次是转变发展方式。

  传统的发展方式,都习惯于以拼产量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企业领导者都是以量取胜,不是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练好内功去努力,当某种产品市场畅销时就“一哄而起”,粗制滥造,同质化的低端产品激增。当产品出现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下滑时,需方压价,供方就低价倾销。当原材料、辅助材料、物流、人工成本增加时,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企业为了生存,往往以次充好,使用劣质低价胶粘剂等措施以降低成本。这样一来,产品质量就没有保证,甚至生产出“垃圾板”,由此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产品质量难以提高,更谈不上创新、创品牌。因此必须从传统“扩大产量来增加效益”的思维转变过来,牢牢把握“质量是企业生命”这一关键,以质量取胜,实行产品差异化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只有这样,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才有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要从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

  一项产业的发展是要从初级到高级,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广西胶合板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是在2005年后,由于时间短,企业资本金缺少,实力不强。因此,所采用的设备多是选用一些价格便宜,精度不高,质量较差的产品,加上管理粗放,操作不熟练,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尺寸公差、胶合强度、含水率、甲醛释放量都与国家标准又很大差距。多数规模小的厂,没有专业技术人才,没有检测机构,只凭经验生产,这样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难有保证。为此,要及时更新改造落后设备,推广使用技术精良,产品质量有保证的专业设备制造厂家所生产的设备;建立健全各工段工艺流程的技术规程,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每个企业都要设置产品检验机构,固定具有专业知识员工进行产品检测、检验,把好质量关;要从“作坊式”、“家族式”的管理解放出来,逐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装备升级、技术升级、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升级。

  第四,改善生产环境,实现文明生产。

  胶合板企业建设初期,由于资金不足,厂房建设多是“因陋就简”,采光通风较差,粉尘扑鼻、废渣遍地堆放,卫生条件很差。与现代化工业,与国家的要求都有很大差距。为此,建议一些经过几年发展,资本开始积累,技术、管理水平有了提高的胶合板企业应积极争取进入当地的工业园区,建设新厂房,更新旧设备,改造员工生产、生活条件,营造企业新形象。政府部门为支持胶合板工业的发展,在政策上,资金上应给予鼓励与支持。

返回 返回顶部

声明:本站转载的某些稿件是为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yatnet#gmail.com(@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