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重镇柳州转型“宜居” (2009-10-18)

  1992年,工业总产值在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城市中率先实现100亿元、2009年全力冲刺2000亿元、到2012年又瞄准了4000亿元目标……

  至目前,拥有近3000户工业企业的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其生态环境与城市人居也赢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充分肯定:“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柳江河就是广西最大的品牌,在全国找不到第二条!”

  从全国各地聚集柳州的创业者、由北向南落户龙城的定居者、学成回国的海归者以及把根留在柳州不同肤色的外国友人,也连叹柳州美。

  是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同步”建设,使柳州实现从工业重镇向宜居都市的华丽转身。

  工业重镇 转型“宜居”

  每天一早,家住柳州市北雀路的朱仲铭、陈传瑞夫妻就会到附近的雀山公园散步。在他们眼里,柳州总有看不尽的风景。

  1988年,这对移居美国的夫妇,在太平洋彼岸仅仅生活一年就选择回到柳州,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老两口一直坚信选择回归是对的:“柳州越变越靓。”

  “马路越来越宽畅,城市越来越大气,风光越来越美丽。”如今,柳州人跟朱仲铭夫妇一样,都在真切感受柳州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记者的采访资料里,记录着近年来柳州城市强劲扩容的“大事记”:

  2004年,该市投资近40亿元,完成城建项目35个。双冲、红光两座跨江大桥和三座城市立交桥竣工通车,16条城市道路开通,“田”字形的路网,撑开了柳州城市外扩的筋骨。

  2005年,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共63项,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完成年计划117%,柳东新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

  2007年,市区面积已扩展到112.5平方公里,约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的33个柳州城。

  2008年,柳州市委书记陈刚擂响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战鼓:“着力打造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恢宏气势的城市建设精品,实现‘城市转型’,建设宜居城市。”全市铺开180多个城建项目,涉及总投资300多亿元。

  于是,随着该市鼓励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的出台,一批影响市区景观、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开始按计划分期分批退出城市中心区,把宝贵的黄金地块让给“宜居柳州”的建设。进入2009年,掀起“项目建设突破年”热潮,282项重点项目动工建设,其中柳州风情港、金沙角、柳州地王国际财富中心、跨江大桥、城市快速环道、李宁体育馆、柳州游泳馆、窑埠古镇、滨江景观大道、职业教育园等总投资超过170亿元的“十大建设工程”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工程建成后,将直接托举该市交通、城市景观和公共事业全面升级。

  9月22日,柳州广场路柳州地王国际财富中心建筑工地,建筑机械在隆隆推进。这一总投资约42亿元的现代化摩天大楼5年建成后,高达303米的68层“西南第一高楼”将成为柳州成功转型的新标杆。

  碧水蓝天 怡情惬意

  碧水蓝天,杨柳依依。在柳州阳和工业新区担纲商业商务顾问的美籍“柳州仔”吉奥,最惬意的时刻就是牵着女儿的手在柳江边迎着清风散步,那种感觉就“像在画廊中行走”。

  在吉奥眼前这幅美景的背后,该市工业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变化的柱状图同样令人振奋:从2006年柳州工业跃上千亿元新台阶开始,这幅图上的两根柱子一直在协调地“攀比”窜高。

  2007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同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达到96%;2008年,柳州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750亿元,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到98.4%,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2009年,柳州工业全力冲刺2000亿元目标,1-8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这组逐年同步攀升的数据说明:柳州工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和谐。

  还有其他的信息也证明了柳州的人居环境日益和谐:柳江的水质在全区37条內陆河流中排第一,近来城市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这“三个同步”早已成为柳州人打造宜居家园的思想旗帜。为了这“三个同步”,柳州近年投入环保治理的资金接近70亿元。

  柳州的龙头企业为保护自己的家园也在全力治污。昔日的污染大户柳钢在“十五”期以来,已投资近20亿元,完成近50个环保项目,实现了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工业废气达标排放和工业废水零排放。现在,柳钢节能减排,绿化厂区的力度一直未减,他们的口号很响亮:把柳钢建设成一个企业强、贡献大、职工富、环境美的“南疆钢铁明珠”。

  今年1月,柳州市正式向环境保护部申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系列创建活动开始全面推进。全市114家单位109个水污染源和51个大气污染源领取了排污许可证,22家国控重点源企业安装了35台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设备。柳州市已经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在建的日处理12.5万吨的阳和污水处理厂预计今年年底可建成运行;所辖6县的污水处理厂都已全面开工建设。

  越来越美的柳州,不仅让柳州人怡情惬意,也引来了“对水质最挑剔”的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在柳州接连举办。国际摩联副主席拉维尼如此赞美柳州:这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这里很美,空气也很好,柳江几乎无可挑剔。

  “风情之都” 独具魅力

  来自美国洛杉矶的柳州师专外教麦克和妻子,在柳州已经生活了两年。“留存了许多民族特色”,是他喜欢柳州的一大理由。他乐此不疲地走访柳州的民族风情和风景名胜,因为“在这里能看到真正的中国”。

  繁华的都市和近郊,与环境日益协调的工业经济在健康持续发展;远离喧嚣的“城市后花园”,古朴的民族文化在政府的保护下赓续延绵。在柳州,原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荣,“风情柳州”在工业经济的舞台上欢快地舞蹈,吸引一批又一批外地人到此创业定居。

  2006年6月,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8项保护名录中,柳州市申报的侗族木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大歌、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和彩调四个项目全部入选。其中,流传于三江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侗寨的侗族大歌,种类繁多。这些全靠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的古歌内容丰富,品种多样,旋律优美动听,被誉为世界“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的融水苗族坡会群的15个坡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坡会链条。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赶到柳州,深入苗乡侗寨,赶赴那一场场银饰闪闪、笙歌醉人的盛大约会。

  正是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壮歌、瑶舞、苗节、侗桥”四绝,才有工业柳州连夺国家级大奖、美誉全国的文化精品《白莲》和《八桂大歌》,使这座独具魅力的风情之都成为我国文化界关注的焦点。

返回 返回顶部

声明:本站转载的某些稿件是为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yatnet#gmail.com(@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