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下能源搬到地上、钦州可再生能源建筑投 (2010-05-18)

  钦州市第一医院新落成的住院大楼里,病患家属们提着水壶,到楼道尽头的开水房拧开水龙头就有热水用。5月7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没有发现常见的供水锅炉房。

  热水从哪里来呢?

  “我们医院新的住院大楼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浅层地热能供热水,不用再烧水也能达到24小时有热水供应。”医院后勤管理负责人一番话,解开了记者的疑惑。

  “低碳钦州”迈出第一步   

  2009年11月,钦州成为首批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25个城市之一,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补助。在刚刚制定《钦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中,钦州勾画了城市实现能源可再生持续发展的蓝图:到2011年底,全市完成240万平方米以上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建筑面积,“地热”能量将惠及千家万户。

  地热利用,钦州建设低碳城市迈出了第一步。该市第一医院新建的住院大楼,成为钦州市第一家“试水”这一新技术的单位。记者在该医院住院楼后院看到,十几个工人正在操纵着几台钻井机打井,每隔四米就打一口直径十多厘米、深达50米的井,目前已完成了近100口井。

  面对这些密密麻麻分布在大楼四周的井口,工程技术员尹炳伟告诉记者,这叫地能井,井口打好后,往井里放两根特制的PE管,一根进水,一根出水,下去的冷却水与土壤、岩层进行热量交换,抽上来的水温度就提高了。再经过地源热泵机组把它“搬”到地上进行热能置换,就能将生活自来水变成了48℃-53℃的热水,经过加压送到各楼层使用。

  “有土壤就有地热能,我们钻地能井,就是通过水这一介质,把地下闲置的能量‘搬’到地上来用。”尹炳伟说,目前已经钻好的近100口井,通过PE管连接到3台地源热泵机组,开始给住院大楼的十几个楼层供热水,效果良好:3台机组现在一天生产热水120吨,可满足2000-3000人使用,每生产一吨热水,仅耗电约8-10千瓦时,节能60%以上。剩下用不完的热水可通过地能回水管处理,不会造成浪费。

  该市一些有长远眼光的房产开发企业,也十分看好这项能源新技术应用。在钦州新开发的“人和春天”楼盘工地,120多个地能井打钻即将完工。楼盘开发商意识到,可再生能源建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也会成为他们楼盘的一个卖点。

  要在全国率先“示范”

  记者在钦州市可再生能源办了解到,该市对地下冷量的应用也在筹划之中,其用于供给中央空调制冷,将大大地减少全市制冷成本。

  一“冷”一“热”都是宝,以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的钦州,已全面启动浅层地热能应用工程。为推进这项新技术的应用,钦州市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规定,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已获得第一期中央财政的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

  “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制热水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贴20元;用于冷暖空调的,每平方米补贴50元。”钦州市建规委一位领导指出,这项颇有力度的补贴政策将助推钦州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全市推广应用。

  据悉,作为全区惟一一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钦州将率先在全国形成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的能力,让更多市民住上绿色健康住宅,享受更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将成为钦州城市新名片。

返回 返回顶部

声明:本站转载的某些稿件是为信息传递、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yatnet#gmail.com(@代替#)